• Hi:欢迎来到一心论文网!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药学 > 医学 > 正文

    关于民国时期广东中医药期刊的初步调查

    来源:网络  时间:2017-07-01 15:33:00

       【关键词】 民国
      摘要:对民国时期广东中医药期刊的初步调查表明,该时期的中医药期刊数量可观,仅广州现存有16种,而且内容丰富,发挥了促进学术、倡导革新、传承中医知识和宏扬自信、振作业界士气等作用,充分体现该时期岭南中医风貌和学术特色。
      关键词:民国; 广东; 中医药期刊
      民国时期,中医药的发展很艰难。广东中医药界的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医药,为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生存之所利赖,惜以历受社会政治经济之影响,兼之从业人员,缺少进取”,“默察当前医药界之情势,其于一种具体而有系统之中国医药读物之需要,至为急切。”[1]因而在坚持兴办中医学校和成立中医药学术团体的同时,还先后创办多种中医药期刊来进行舆论抗争、学术交流和中医常识普及。这一时期的广东中医药期刊在反映广东中医的生存和抗争状况、维护和推动中医学术的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内容充分体现了岭南中医的风貌和学术特点,对于研究民国时期广东中医药史和岭南医家学术思想十分有价值。但这一时期的中医刊物均为业界社团自筹资金出版,由于时局动荡、社团聚散、资金困难、人员变动等原因,极少中医刊物能坚持较长时间的持续出版;而且由于相关社团的解散、改组或迁移,这些杂志亦时有散失。目前这部分文献的收藏十分零散,除一部分在私人手里不易查寻外,其余大多在省、市图书馆和一些大学图书馆里束之高阁,既不易检索,更缺乏发掘利用与研究,以至一些医家及其学术特长至今已鲜为人知。因此,调查整理民国时期的广东中医药期刊,清点、研究这份文献遗产,是岭南中医史研究和民国时期岭南中医学术研究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
      据《岭南中医》调查,广东在民国时期出版的中医刊物有37种,其中至少有26种现仍见存,余11种亦有文献记载[2]。从《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18331949)(以下简称《联目》)的记录来看,这类杂志现存共约210期。就我们对广州市内各大图书馆馆藏的调查,仅广州一地就现存有民国时期广东出版的中医刊物16种,共253期,其中大部分创刊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下就调查所见作一介绍。
      1 16种民国时期广东中医药期刊概况
      广州河南赞育医社出版的《赞育月刊》是所见最早的杂志,现仅存1922年第22-23期。
      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主办的《中医杂志》现存1926―1928年共6期,主要作者有廖景桐、陈惠言;1930年更名为《广东中医药学校校刊》,由广东中医药学校教务处主办,编辑主任是卢朋著。该刊出版很不规律,在1930~1933年的4年内共出版8期,今仅见第3~8期。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24年开办,是岭南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培养人才最多的中医学校,1938年广州沦陷,学校解散,翌年3月移师香港复课,直至抗战胜利后才回归广州,其校刊资料在广州保存很少,大概与此有关。
      广东新中医学会宣传部编辑的《广东医药月报》,1929年创刊,现存有第1卷第1-8期,主要作者有刘伯唐、陈博儒。
      广州中医药专门学校杏林医学社出版的《杏林医学月报》,1929年1月创刊,主要编辑人是张阶平、江。据《岭南医徵略》介绍,该杂志出版至1936年,有89期,所刊佳作不少[3]。我们调查发现其出版至少至1937年7月,现存有1929年1月至1937年7月的第1~101期(其间1929年2月、12月因故停版),共101期,是民国时期广东医药刊物出版时间较长、出版期数最多者,也是现今市内保存最完整的中医期刊。共载文1?357篇,其中有不少是长篇连载。主要撰稿人有陈应期、李健颐、邓靖山、张恭文、陈芝高、张确余、何奎垣、张锡纯、李秋铭、刘琴仙等。
      岭南医林一谔社出版的《医林一谔》月刊,1931年1月创刊,主办人李仲守、陈亦毅。其《发刊词》云:“道将坠地,文欲丧天,此固国医危如累卵之秋,一发千钧之日也……语曰:‘众人之喏喏,不如一士之谔谔。’此岭南医林一谔社所以救时而出也。”[4]据《岭南医徵略》介绍,该刊撰述人多为医界有识之士,各县作者亦不少,出版至1935年6月[3]。我们调查见有1931年1月~1935年6月共52期(缺1931年第12期,1932年第4期),共载文560余篇。主要撰稿人有郭若定、程登瀛、陈应期、叶橘泉、张锡纯、卢朋著。
      广东光汉中医专门学校同学会出版的《广东光汉医药月刊》,1931年1月创刊(《岭南医徵略》误为1930年),其前身为《光汉中医旬刊》。据《岭南医徵略》介绍,该刊出版了24期[3]。今见1931年第1~12期和1932年第13、19、20期,共15期,载文210篇。主要编撰人有李泽覃、岑星台、甘仲和、钟少桃、余超平。广东仁爱善堂宣化部编撰的《仁爱月刊》,创刊于1935年,今仅见1935~1936年第1卷第1~12期,主要撰稿者是王道。
      广州方便医院编撰的《方便月刊》,今见1936年第1~5期。主要编撰人是陈铁香。发文3篇以上的撰稿人有刘开臣、梁慈文、何振逵。
      广州广东国医学社出版的《医学新潮》,创刊于1937年,仅见1937年第1卷第1期。主要编撰人是黄焯南、陈汝器。
      广州新中医刊社出版的《新中医》,创刊于1946年7月,总编辑为梁乃津,该刊原为周刊,常两期合刊,翌年改为月刊。今见1946~1947年共6期。主要作者有高德明、卢觉愚。
      广州私立汉兴高级中医职业学校教务处编印的《汉兴校刊》,仅见1949年创刊号,方德华撰写创刊词。撰稿人主要是在该校任教的人士。
      中国医学社出版的《中国医学月刊》1949年创刊,仅见1期,编撰者未详。以上杂志出版地均为广州。
      广东医药旬刊社出版的《广东医药旬刊》,1940年11月创刊,社址设在抗战时省会韶关,吴粤昌、黄硕如、江济时先后担任社长和副社长,吴粤昌、梁乃津、欧梦初、江济时等人还负责该刊的主编、经济、总务等工作。最初第1、2期是单张,第3期起为32开双旬刊。该社有一批学问医术好、热心中医事业的中坚人士,国内名医如沈仲圭、姜春华、任应秋、王药雨、樊天徒、万友生、周复生、张景述等,经常给该刊撰文。据《岭南医徵略》介绍,该刊出至1944年5月第2卷第12期止,共出版36期[3]。今见1941~1944年共34期(缺第1卷第1~2期)。
      潮安县国医支馆出版的《潮安国医公报》,1936年3月创刊,单行本,许小士主编。创刊后即停刊,1948年8月复刊。主要编撰人是许小士、张长民。今见1946年第1卷第1~2期。
      中国医药建设文库编辑社出版的《中国医药建设文库》1947年8月创刊,主要编撰人是张长民、江静波、姜达歧。今见1947~1949年共7期。以上两杂志出版地是潮安县。
      所见诸刊中,《杏林医学月报》、《广东医药旬刊》和《医林一谔》是持续出版时间较长、在广州保存较完整、知名医家学者论著较多、知名度较高的刊物。其他刊物也大都各拥有一些省内外名医学者作为核心作者。这些人的积极参与,使民国期间的广东中医药期刊保持着比较高的学术品位。
      2 民国时期广东中医药期刊编撰者情况
      民国期间的广东中医药期刊的编撰出版者大都是业内学养好、有名望的人,且多是有办报经验的报人,或社会活动能力强的中医教育界人士。如任中国医药建设文库编纂社社长兼总编纂的张长民,是广东潮安人,潮安名医许小士的弟子,历任潮安县土药研究委员会委员,潮安县国医支馆药学股主任、潮安县中医师公会理事、潮安医药社社长、全国中医师公会联合会上海办事处顾问,上海中医友声社名誉理事,不仅是潮安县诸中医药刊物的主编、顾问、董事,还是《广东医药旬刊》、《新中医》月刊以及广西柳江医药月刊社、西安平民医药周报社、北平国医砥柱总社、中华医学杂志社、重庆华西医药杂志社、南京医药研究月刊社、湖南华中医药月刊社、杭州健康医药社、成都医声通讯社等的编辑顾问、撰述主任、特约撰述和特约记者,因此而获中国医药改进会奖励。著有《翰海室医话》、《医药论文集》、《医药各科丛稿》、《实用医药各科要典》等[5]。据《岭南医徵略》介绍,主编《医学新潮》的黄焯南,名鼎勋,新会县紫泥乡人,毕业于广东医学求益社,并为该社副社长,悬壶于广州市东横街庆云庵杏林堂,曾于广州主办华南国医学院。擅治温热病,尤其擅用石膏,常以大剂起急重危疴,享誉一时[3]。
      3 民国时期广东中医药期刊出版刊行情况
      由于时局、经费、人员变动等原因,民国时期的广东中医药刊物出版有不少困难,以至出版周期不规律,停刊、复刊、改版续刊或改名另刊的情况时常发生。以潮安县中医界所办的几种刊物为例:该县最早发行的医药刊物是民国二十年(1931年)五月许小士主编的《潮安医药旬刊》,发行后,广受同业赞许,于是应读者要求,改旬刊为周刊,继续出版,后因许氏主办潮州国医讲习所,忙于教务诊事,是刊出版了22期即中止。同年十二月,国医公会创办《国医刊》(半月刊),由叶家一主编,仅出5期后,亦因事停版。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八月,潮安县国医支馆成立,翌年三月,国医支馆《潮安国医公报》创刊,之后因困于经费,无以为继而停刊,停刊十年后,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八月复刊。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十月,许氏弟子张长民,有感于战时中医药任务之重要,遂联络诸同道,创办《医药周刊》(单行张),不幸翌年六月潮汕沦陷,同人星散,该刊出版9期之后亦陷于停顿。抗战胜利后,张长民等致力于战后中医药之建设,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十二月二十日发行《医药旬刊》(单行张),成为战后国内继重庆《医药导报》之后第2个创刊的中医药刊物,很快风行全国,为各方同道所推崇[6]。
      当时的广东中医药刊物都是医界人士自筹经费出版,为维持运作,采用了一些商业手段,如刊登医药广告等,或附刊商业报刊,以刊养刊。以潮安县出版的几种刊物为例:《潮安医药旬刊》附刊《潮安新建设报》,《国医刊》则附刊《潮安日报》,《医药周刊》、《医药旬刊》则先后按期附刊《潮安商报》。用商业报刊的赢余供养学术刊物,确是一种好办法,从中也可以看到广东中医药期刊出版者的学术公益心和经营技巧。
      4 民国时期广东中医药期刊的作用与价值
      民国时期的广东中医药期刊内容十分丰富,这些期刊既是诸医心得见解荟萃之坛,也是各类中医药信息交流播散之舟,甚具中医学术价值、史学价值和文献价值。
      41 提供丰富的医家专著和医案连载
      利用期刊连载方式出版中医药专著,是这一时期的广东中医杂志经常采用的方法,也是民国广东中医药期刊的一大特色。例如张长民等1947年8月在潮安创建的《中国医药建设文库》,宗旨是给读者一份具体而有系统的中国医药读物,但考虑到整本专著的出版费用多,而民生凋零之际一般读者买不起书,就采用综合本期刊的方式,一刊载数种著作,或长篇连载,或分篇刊登,分期刊行,随时增版。由于期刊篇幅较小,定价较低,分期购阅,一般读者可以承受。既能达到推广学术经验的目的,也让编辑者可以根据财力审慎印行。民国时期的广东中医药刊物上有丰富的医家专著,如李秋铭的《存本草堂医学一知》,周禹锡的《删补清太医院治瘟速效瘟疫辨论》,陈渔州的《白疹秘钥》(以上在《杏林医学月报》连载),卢朋著的《医学史》,郭若定的《新汉药觉》(以上在《医林一谔》连载),曲滨医隐著、吴粤昌评校的《温病条辨方歌》,甄梦初的《怎样治疗妇女月经病》,萧熙的《鼻衄论》,丁济万的《孟河丁氏用药法》(以上在《广东医药旬刊》连载)等等,连载的著作绝大多数都没有出版专书,它们是中医文库和中医学术研究中被忽略了的一部分。   岭南人务实。广东中医界十分重视临床经验的总结推广,如吴粤昌所言:“一因医案固不同理论文之可以隐秘,可以粉饰;一因从医案中可探求出作者一贯之治学方法,可吸取到作者在艰苦中经验中所得之精华。远胜於读理论文之大海茫茫,难着边际,纵使议论纵横,多觉索然无味也。”[7]由于当时中医出版专著不易,为系统介绍名医经验,民国时期的广东中医药期刊多辟有“医案”专栏,连载名医的医案。例如,翁源名医陈应期的医案《医学实录》就以连载的形式发表在《杏林医学月报》上面。这一时期的广东中医药期刊还登载了大量专病研究的临床文献。如严孟贤的《积聚症治之研究》[8]、求志居医者的《大便秘结之症调治法》[9]、汪士瀛的《泄泻论治[10]等。期刊所刊载的丰富医案资料,能帮助当时的执业中医提高临床水平、以临床实效求生存求发展,也为后人学习研究岭南医家临床经验提供了充实的资料。
      42 倡导自强革新的喉舌
      广东是西方医学教育和西医院开办较早较多的地区,随着民众对西方医学认识的增加,中医的群众基础出现动摇。广东中医期刊成为业界同人据理力争、宏扬自信、倡导革新的喉舌。宋爱人撰文指出:“人有以太哲学不科学病中医。实则科学存有三因鼎立之局:科学者究其所当然,哲学者明其所以然,史学者述其所已然。若缺一即不能成为完整的科学。则哲学并非玄虚之学。国医诊断学,即究其所当然者也。论理学,即明其所以然者也。历来专家之记载,史乘之撰述,即述其所已然者也。三因鼎立,惟国医既翔且确。故惟国医之学,乃得谓完整之科学也。”11]陈亦毅亦在《医林一谔》“卷首语”上呼吁“医药同志,急起团结,研求国学,发扬而光大之,使神州医药,从此立足于世界之上,为不可磨灭之科学”[12]。与此同时,不少医者意识到中医必须跟上时代步伐才能生存发展,因此纷纷在期刊上就如何发展的问题献计献策,其中不少建议现在看来仍相当有实用价值。如黄先庸早在30年代就提出中医诊证应详细说明病因病机、体质症状、病程、诊断以及诊断依据等“病原”,而不能象历来那样,四诊之后开方了事[13]。这实质上是倡导制定统一规范的病案记录,是对中医临床规范化的先驱性思索。梁因基在1949年的《中国医学月刊》拟出了中医药复兴的十大纲要:改良药用植物之培植NC245定中药的药性;革新病理观念;改进药剂之溶剂和疗法;整理中国医药学之典藉;集合中医药界元老派和少壮派志士共谋改进;复兴中医基本针灸技术;发扬中国医学原理;创办中国医药厂供应科学化之药物;创造中国医学[14]。这些建议颇具前瞻性,在五十多年后的今天,仍是我们正在努力去做和需要继续努力去做的事。勇于刊载新见异说,是民国广东中医药期刊的特色。期刊大量发表当时医家利用现代自然科学知识和西医学知识来发展中医基础理论、汇通中西医的大胆尝试。例如梅永茂[15]、谭活水[16]等人撰文力主中医学科学化,开展人体解剖、动物实验、中药药理研究,提倡诊断机械化,把中医教育纳入现代教育系统。这些30年代的见解,极大地左右了近50年中医的发展之路,是研究中医现代发展史不可忽略的。
      43 提供中医药信息交流的平台
      为应对医学教育规范化的大势,与西医教育的蓬勃发展相抗衡,广东兴办了广东中医药学校、广东光汉中医专门学校等多所中医学校,这些学校在培育中医药人材的同时,还积极办刊。如广东中医药学校的《广东中医药学校校刊》,广东光汉中医专门学校出版的《广东光汉医药月刊》。这些校刊除刊载学术论著外,还大量介绍学校的事务。这些资料既在当时的中医界和各校间起到宣传推介、沟通信息的作用,也让社会了解中医的教育状况,扩大中医的正面影响,是我们研究广东中医教育史的重要资料和线索。期刊中的“特载”、“附载”和“报导”栏经常提供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中医药界的新政策及中医参政的消息,以及各地名医专长及诊所地址的介绍、中医药专著和刊物出版的信息。如第19~20期合刊的《广东光汉医药月刊》就登载有国医馆消息“民厅令各地筹组国医支馆――县府按月补助二百元”;《中国医药建设文库》刊登了赵峰樵、宋大仁的传略及其竞选中医界国大代表的演讲词。这些医政新闻及时为中医业界提供相关信息,振奋了士气,是今天研究民国医政史的重要资料。
      以上是对广州市内现存的民国广东中医药期刊的初步调查,调查发现该类期刊极具深入整理、研究和利用的价值。此外,尚有部分期刊分藏于北京、上海等省外图书馆和广东其他市县图书馆,或由私人收藏,有待继续收集。以此类推,全国各地民国时期中医药期刊的数量和内容更为可观。中医的这份“家底”尚未得到充分整理研究和利用,这将是今后中医医史文献研究者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张长民.弁言[J].中国医药建设文库,1947(1):1.
      [2]沈英森.岭南中医[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55.
      [3]吴粤昌.岭南医徵略[M].广州:广州市卫生局,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广州分会,1984.226,280,281,283.
      [4]医林一谔出版社.发刊词[J].医林一谔,1931,1(1):2.
      [5]中国医药建设文库编辑部.中国医药建设文库编纂人略历[J].中国医药建设文库,1948,1(34):35.
      [6]许小士.发刊词[J].潮安国医公报,1946,1(1):3.
      [7]吴粤昌.景天室医案[J].广东医药旬刊,1941(3):11.
      [8]严孟贤.积聚症治之研究[J].广东光汉医药月刊,1931(1):45.
      [9]求志居医者.大便秘结之症调治法[J].广东光汉医药月刊,1931(11):7.
      [10]汪士瀛.泄泻论治[J].杏林医学月报,1936(83):28.
      [11]宋爱人.国医与科学[J].杏林医学月报,1936(88):10.
      [12]陈亦毅.卷首语[J].医林一谔,1931,1(1):3.
     
      [13]黄先庸.中医科学化之路径[J].杏林医学月报,1936(85):10.
      [14]梁因基.从自力更生中求出路[J].中国医学月刊,1949(1):3.
      [15]梅永茂.中医界今后应有之觉悟[J].杏林医学月报,1931(32):4.

      [16]谭活水.今后中医应走之途径[J].杏林医学月报,1936(87):10.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热点论文

    [中等教育职专政治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学生的个人品德与思想素质,是职专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与根本目的。但受限于传统政治教育的教学 [全文]
    [中国哲学传递“中国梦”正能量是记者的神圣使命
      摘要: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当今中华民族前进的动力,是当前中国最具影响力、最具感染力、最具普遍性的正能量。记者作为以 [全文]
    [财务控制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对策
    摘 要: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促使企业集团组织形式发生非常大的变化,那么企业集团需要有效利用自身发展优势,促进现代化经济发展。 改革逐渐 [全文]
    [财务控制中小企业的财务控制问题分析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被不断凸显出来。本文中笔者以中小企业财务管 [全文]
    [职业教育分析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
      【摘要】针对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进行分析,基于学生的实际音乐学习需求、音乐学习目标等予以教学设计,以期能够不断提升音 [全文]
    [市场营销新时期下市场营销的演变趋势分析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互相影响,新市场格局的形成让新时期环境里市场营销不断发生变革。而本文主要是对当今市场新形势进行一个分析,找出对市 [全文]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
    [摘 要] 国际贸易企业融资风险的主要表现有两种:一是国际贸易企业无法以自身的流动资金偿还债务,要通过集资的方式偿还债务本金和利息; [全文]
    [国际贸易“互联网 +”时代下国际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关系到国际贸易领域的方方面面,并以全新的国际贸易形态,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市场, [全文]

    售前客服

    咨询QQ:619978682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