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欢迎来到一心论文网!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学 > 教育理论 > 正文

    大学文化的整体建构

    来源:网络  时间:2017-07-01 15:19:00

      

      

    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高等教育不断增强现
      代性的客观要求,“是大学属性里面最本质的东
      西”,“大学在本质上是一个功能非常独特的文化机
      构”( 杨玉良,2
      012) ,也是整个大( 广义) 文化持续繁
      荣发展最为基础的工程。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
      中,“大学必须有高度的文化自觉”[1]。
      文化理论研究表明,文化是由各种元素组成的
      一个复杂的体系。这个体系中的各部分在功能上互
      相依存,在结构上互相连结,共同发挥社会整合和社
      会导向的功能。文化一般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三个层次。本文将依据这一文化层次理
      论,探寻大学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传承
      与创新路径,推动大学成为文化高地。
      一、文化之魂———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之魂。大学精神文化一般
      通过简洁、凝练的语言文字描述校训、校风、教风、学
      风等,外显出个性化的办学理念或倡导的某种精神,
      以凝聚人心、启发思考、鞭策激励、指引方向,其中校
      训最具这方面的特征。
      一所大学的精神文化一般都形成于一定的历史
      根基之上,是大学在特定发展时期或创办之初办学
      者教育思想的反映,或者是特定时代对大学、对师生
      要求的体现。由此形成的精神文化造就的特殊氛围
      和意蕴,在一所大学的历史进程中几乎全时空地浸
      润、滋养着其中的每一个人,催生出有别于其他大学
      人的特殊气质、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催生出新思想、
      新观点、新理念,并通过一代代的学生、科学和技术
      研究成果的扩散、社会服务以及有意识的文化传承
      等途径和方式,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社会。
      加强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必须传承与创新大学
      精神文化。这是大学自身革故鼎新、延续历史的需
      要,也是现时代经济发展、政治变革、社会建设、文化
      建设的呼唤。传承与创新大学精神文化,首先要重
      新审视大学精神文化的内核及历史渊源,进一步做
      好挖掘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工作,促使大学精
      神文化的现代化。其次要全面把握国家现代化建设
      对大学个性化的要求,反映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特
      征,实现大学精神文化的现代化。第三要研究借鉴
      他国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体现国家改革
      开放不断深化的要求,强化大学精神文化的国际认
      同。通过这些工作,丰富大学精神文化的内涵,使其
      充盈人文价值、包容气度,使其突出大学校园文化,
      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中华文化国际认同度。
      二、文化之形———成就“无言之师”的大学景观
      一般而言,大学物质文化成果应是大学精神文
      化精华的凝结,大学价值观的外显,大学物质文化社
      会影响力的所在。但是,如果说古代书院的遗存、明
      清或西式校园及其建筑尚有文化韵味,那么,近三十
      年来的大学物质文化积淀可谓微、薄、少,至今都没
      能完全摆脱“一穷二白”状态下的“心态”及由此生
      成呈现的格局。
      一是无校不围墙。我国的大学总是不自觉地试
      图与社会分隔,即使已经“破墙透绿”的,也还是宛
      若禁区,与社会的交流难“通透”、不顺畅,校园物质
      文化气息难以弥漫进社区,影响社区的文明进步。
      这有违“社会即学校、学校即社会”的大学物质文化
      建设本质要求,不利于育人目标的达成。
      二是大楼空洞。现在的大学高楼林立,但大多
      空洞无物,能够表征学校或其专业特点的一两栋大
      楼、一两处雕塑也如凤毛麟角。由于缺乏整体的把
      每一栋建筑或一草一木作为大学新的物质文化积淀
      的具体考量,不可避免地显得突兀、生硬甚至多余。大楼,特别是宿舍楼的建设,一般外观鲜亮,内在则
      无论是用材、设计、功能、施工质量直至管理,与“有
      文化”相距甚远,无法成为育人的“硬环境”。
      三是布设突兀。校园内绿化和道路的布设,与
      本校特定的精神文化、专业特点不相协调、互不映
      衬。与大楼一样,大道、大树无不是大学的不懈追
      求。这样的作为几乎是各类开发区建设的翻版,而
      比之不如的是,我国的各类开发区恰恰又十分重视
      文化建设和积淀,不断提升区域的文化品位,成为宜
      居、宜商、宜赏、宜创( 业) 的现代化新区域。
      四是配置落后。教学、科研的设施设备的配置
      一方面技术含量、档次普遍落后于用人单位所拥有
      的,另一方面设施设备的摆放,大都是“排排坐”的
      格局,禁锢了教学、科研环境里人们创造性思维的形
      成。大学物质文化急需提高层次、水平和品位。
      自然存在物不是文化,只有经过人类有意无意
      加工制作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大学物质文化建设
      无疑需要体现学校核心价值的追求,精心规划,精心
      施工,精致管理,赋予校园的所有物件以灵魂,使之
      成为“无言之师”、校园的甚至是社会的新的人文景
      观。当然,大学物质文化建设同样要做好传承和创
      新工作,并不断提高层次、水平和品位,大致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依托于丰厚的民族积淀。民族的、区域的物质
      文化资源,通常是大学发展历史上物质文化建设中
      已经吸纳、运用过的。面对民族的、区域的物质文化
      资源,大学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既要古为今用,
      又要“今为今用”。同时,充分运用智慧、知识、技
      术,追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境界,提升大学物质文
      化建设成果的层次、品位,并以此导引民族的、区域
      的物质文化建设。
      启迪于优秀的世界文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
      的。属于世界的各国优秀物质文化资源,大学都应
      积极研究,做好“去”、“取”工作,积极“拿来”,使之
      与本民族的物质文化碰撞,生发出新的物质文化成
      果。同时,密切关注各国物质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趋
      势,及时吸取其精华,结合我国文化建设的要求,创
      造新的物质文化样式和作品,永立物质文化生产的
      潮头,导引全社会的物质文化建设,促进社会物质文
      化建设的繁荣和发展。
      改造与回归。新建大学面临全新的校园物质文
      化建设要求,可以独立高标,积淀新的高品位的物质
      文化。但对于大多数伴随大扩招大建设已经结束的
      大学而言,可以“以旧修旧”,根据本校精神文化的
      特定要求,通过建筑物饰面的变化、道路和绿化等的
      个性化改造、教学和科研设施设备的人性化布设等,
      赋予它们以思想,反映学校的理念,体现师生的期
      盼,优化育人环境,浓郁育人氛围,提高育人效果。
      三、文化之翼———持续寻求突破的大学制度
      制度文化在协调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社会的关
      系,以及保证社会的凝聚力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
      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大
      学制度文化是大学赖以有效有序运转、相较精神文
      化和物质文化更为“刚性”的文化形态,包括大学的
      各种规章制度。
      文化的功能是形成社会规范[2]。大学制度文化
      建设应建立大学内所有成员都必须遵守的行为模式
      与行为规范。大学制度文化建设旨在改变现行大学
      制度中的不合理因素,如“行政化”、“官本位”、学术
      政治化等[3]。大学制度文化建设还要改变不依据国
      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制定校内规章,校自为政,人
      性化不够,甚至侵犯了师生的合法权益而不知,以及
      依法治校意识不强、依法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文化整体的协调互动必须依赖一个良性有效的
      秩序,这唯有通过制度文化才能达到。大学制度文
      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良
      性互动的格局。而这其中同样有着传承的必要、创
      新的广阔空间。这也使得大学完全可能成为社会新
      规范的策源地。
      制度文化的基本核心,是由历史演化产生或选
      择而形成的一套传统观念,尤其是系统的价值观念。
      因此,大学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首先是要总结大
      学以及社会制度文化建设已有的成果、经验和教训,
      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统筹考虑大学改革
      和发展的各项工作,制定贯彻大学精神文化要求、充
      分发挥大学物质文化作用的学校章程,以此规范各
      类人员的行为和行为方式,并由此进入大学制度文
      化建设的新境界。
      制度文化以物质条件为基础,受人类的经济活
      动制约。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制度文化,
      因地域、民族、历史、风俗的不同,而异彩纷呈,表现
      为多样性。因此,大学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应有
      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度,立足大学,扎根本地本民
      族,统揽世界各国各民族,集萃全人类优秀的制度文
      化建设成果,并使之中国化、本土化,以此催生更多
      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文化建设新成果。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热点论文

    [中等教育职专政治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学生的个人品德与思想素质,是职专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与根本目的。但受限于传统政治教育的教学 [全文]
    [中国哲学传递“中国梦”正能量是记者的神圣使命
      摘要: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当今中华民族前进的动力,是当前中国最具影响力、最具感染力、最具普遍性的正能量。记者作为以 [全文]
    [财务控制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对策
    摘 要: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促使企业集团组织形式发生非常大的变化,那么企业集团需要有效利用自身发展优势,促进现代化经济发展。 改革逐渐 [全文]
    [财务控制中小企业的财务控制问题分析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被不断凸显出来。本文中笔者以中小企业财务管 [全文]
    [职业教育分析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
      【摘要】针对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进行分析,基于学生的实际音乐学习需求、音乐学习目标等予以教学设计,以期能够不断提升音 [全文]
    [市场营销新时期下市场营销的演变趋势分析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互相影响,新市场格局的形成让新时期环境里市场营销不断发生变革。而本文主要是对当今市场新形势进行一个分析,找出对市 [全文]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
    [摘 要] 国际贸易企业融资风险的主要表现有两种:一是国际贸易企业无法以自身的流动资金偿还债务,要通过集资的方式偿还债务本金和利息; [全文]
    [国际贸易“互联网 +”时代下国际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关系到国际贸易领域的方方面面,并以全新的国际贸易形态,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市场, [全文]

    售前客服

    咨询QQ:619978682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