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欢迎来到一心论文网!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哲学 > 国学 > 正文

    王夫之易学中的实有思想

    来源:网络  时间:2017-07-01 15:39:00

      


    二、阴阳二气与实有


      王夫之不局限于从有无角度谈实有,这样有些抽象。他结合《易》中的阴阳二气范畴来分析实有,使实有趋于具体化。在他看来,阴阳是实有,他说:
        诚者,天之道也,阴阳有实之谓诚。
        若使但依种性而成,则区别而各相肖;唯聚而成,散而毁,既毁而复聚,一唯阴阳之变合,故物无定情,无定状,相似而必有异。足知阴阳行乎万物之中,乘时以各效,全具一之体而特征尔。(《张子正蒙注》卷一,《太和篇》)
    事物有聚散、成毁、异同,皆为阴阳的变化,阴阳贯穿于事物的始终中。这是对《正蒙》文“以是知万物虽多,其实一物,无无阴阳者”的解释。天地间具有实有的事物多种多样,其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由阴阳二气构成,“天地之化,人物之生,皆具阴阳二气。”(《张子正蒙注》卷一,《参两篇》)万物虽异,皆离不开阴阳,“物物有阴阳,事亦如之。”(《张子正蒙注》卷三,《动物篇》)阴阳二气为实有内在的质。
      太极、动静不离阴阳,也为实有。他说:“犹嘘吸本有清温之气,因嘘吸而出入也。故可谓之静生阴,动生阳,而非本无而始生,尤非动之谓阳、静之谓阴也。”“‘阴阳’者太极所有之实也。”(《周易内传》卷五上,《系辞上传》第五章)如同本有清温之气,其出入嘘吸一样,既不能把阴阳二气看成由动静而生,也不能理解为动则谓阳,静则谓阴,动静只是阴阳的两种状态。阴阳为太极之实,太极也是实有、客观存在。他评论周敦颐“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时说: ,
        周子曰:“动而生阳,静而生阴。”生者,其功用发见之谓,动则阳之化行,静则阴之体定尔。非初无阴阳,因动静而始有也。今有物于此,运而用之,则曰动;置而安处之,则曰静。然必有物也,以效乎动静。太极无阴阳之实体,则抑何所运而何所置邪?
        阴阳必动必静,而动静者,阴阳之动静也。(《周易内传发例》八)
    “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中的“生”,非产生,而是功能,说明动静是阴阳的功能。太极以阴阳为其实体,不能脱离阴阳,否则其自身不会运动或静止。又说:“自其动几已后之化言之,则阴阳动静而著;若其本有为所动所静者,则阴阳各为其体,而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静则阴气聚以函阳,动则阳气伸以荡阴,阴阳之非因动静而始有,明矣。”(《张子正蒙注》卷七,《大易篇》)阴阳二气永恒存在,非因动静而有,动静为阴阳二气运动的形式、属性。也就是说,动静不是单纯的运动与静止,运动与静止总是有载体的,动静说明的是载
    体的功能,不同的载体,其动静是不同的。动静与其载体(气)的关系,应该是属性与本体的关系。它们都是客观的实在。
      与一些易学家颠倒《易》卦象与自然物的关系不同,王夫之认为,卦爻象非虚象,是对自然界阴阳二气的模拟,也是实有。他说:
        一阴一阳之道,为《易》之全体。
        阴阳者,二物本体之名也。盈两间皆此二物。凡位皆其位,无入而不自得,不可云当位不当位,应不应,故于吉凶悔吝无取焉。阴阳之或见或隐,往来发见乎卦而成乎用,则阳刚而阴柔,性情各见,功效各成,于是而有才,于是而有情,则盛德大业之所自出,而吉凶悔吝之所自生也。
        夫阴阳之实有二物,明矣。 自其气之冲微而未凝者,则阴阳皆不可见;自其成象成形者言之,则各有成质而不相紊。 自其合同而化者言之,则浑沦于太极之中而为一;自其清浊、虚实、大小之殊异,则固为二;就其二而统言其性情功效,则曰刚,曰柔。(《周易内传发例》八)
    易有刚柔之分,吉凶悔吝的不同,皆基于阴阳二气。阴阳未成卦体(卦画),无所谓当位不当位、有应不应、吉凶悔吝。成卦画和爻象,方有刚柔吉凶。阴阳二气为客观实有,二气未凝聚其无形可见,二气凝结成象,则各有其质的规定性,二气交合不可分则浑沦为一。就其清浊虚实差别看为二,就其差别表现为性情功效,为刚柔。阴阳为体,刚柔即卦象为用。“阴阳刚柔互言之,在体曰阴阳,在用曰刚柔。”(《周易内传》卷六上,《说卦传》第一章)阴阳二气为刚柔爻象之体。
      王夫之论及阴阳二气为实有时,也注意到作为气的特定状态,即太虚,并由此探讨了气与太虚的关系。主要观点如下:
        太虚,一实者也。(《思问录内篇》)
        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虚者,太虚之量;实者,气之充周也。言太和氤氲为太虚,以有体无形为性,可以资广生大生而无所倚,道之本体也。太虚即气,纲媪之本体,阴阳合于太和,虽其实气也,而未名之为气。其升降飞扬,莫之为而为万物之资始者,于此言之则谓之天。虚空者,气之量。人之所见为太虚者,气也,非虚也。虚涵气,气充虚,无有所谓无者。”(《张子正蒙注》卷一,《太和篇》)
        惟不能穷夫屈伸往来于太虚之中者,实有氤氲太和之元气,函健顺五常之体性,故直斥为幻妄。己所不见而谓之幻妄,真夏虫不可语冰也。盖太虚之中,无极而太极,充满两间,皆一实之府,特视不可见,听不可闻尔。存神以穷之,则其富有而非无者自见。(《张子正蒙注》卷四,《大心篇》)
        太虚之为体,气也,气未成象,人见其虚,充周无间者皆气也。(《张子正蒙注》卷九,《可状篇》)
        两间之见为空虚者,人目力穷于微妙而觉其虚耳。其实则氤氲之和气,充塞而无间。(《周易内传》卷四上,《震》)
        夫其所谓太虚者,吾不知其何指也。两间未有器耳,一实之理,洋溢充满,吾未见其虚也。故张子曰:“由太虚有天之名”。天者理也,气之都也,固非空而无实之谓也。(《札记章句》卷四十二,《大学》)
    这里所讲的太虚基本含义是“一实”,太虚是实有的,是客观存在。太虚也是阴阳二气,严格地说是气的一种表现形式,此时的阴阳二气处在无形体,或气尚未凝结形成形体的状态,因此,太虚也称为太和之气。他把充满气的太虚看作是一个容器,太虚也就是虚空,空与气是一回事。整个天地之间皆气,也皆太虚或虚空,太极或无极,不过是太虚看不见,但却是存在的东西,天地间的万物都存在于太虚之中,太虚不是虚无。所谓太虚,不可以虚名之,而是实有。
      由于易学史上有人把太虚理解为虚无,为了避嫌,他甚至主张不用太虚说明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
        说圣人者曰:“与太虚同体。”夫所谓“太虚”者,有象乎?无象乎?其无象也,耳目心思之所穷,是非得失之所废,明暗枉直之所不施,亲疏厚薄之所不设,将毋其为圣人者,无形无色,无仁无义,无礼无学,流散澌灭,而别有以为“涤除玄览”乎?若夫其有象者,气成而天,形成而地,火有其热,水有其濡,草木有根茎,人物有其父子,所统者为之君,所合者为之类,有是故有非,有欲斯有理,仁有其泽,义有其制,礼有其经,学有其效,则固不可以“太虚”名之者也。(《周易外传》卷二,《复》)

    王弼主太虚无象,孔颖达和张载主太虚有象。王夫之肯定太虚有象,因为太虚是气,太虚是一实有,阴阳二气不仅形成天地本身,化育自然界的万物,而且也形成人类社会。自然与社会中的存在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都是有形有象的,具体生动的,既然有象有形,就不可以冠以太虚之名,不赞成以太虚说明存在。
      王夫之从理气关系出发论述气的实有。他认为理气不可分,“理气相涵”,“理人气则气从理。理气者,皆公也,未尝有封畛也。”(《思问录内篇》)“气,有质者也。”“气者,理之依也。”(《思问录外篇》)气为实体,有其质,理依赖于气。又说:“理在气中,气无非理,气在空中,空无非气,通一无二者也。”(《张子正蒙注》卷一,《太和篇》)肯定理在气中,理气不离。空间充满了气,空气通一无二,皆为实存。他关于理气相联,合二为一的观点,继承程颐和朱熹。程颐和朱熹都主张理气相联。程颐说:“天下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二程语录》卷十八)这说明,有物就有理,物与理是统一的。朱熹也反复强调理气不可分,“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朱子语类》卷一,《理气上·太极天地上》)但王夫之又与程颐和朱熹不同,相对地说,在程颐和朱熹那里,理有些抽象化,王夫之则更加具体,理气都是实有。
      王夫之提出气为实有的思想主要渊源于宋明气学派,尤其受张载、王廷相的影响。张载以气为万物的本源,提出“虚空即气”的命题,认为,“太极”或“理”不能超乎“气”之外。由此主张万物由“气”聚而成,“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循是出入,是皆不得已而然也。”(《正蒙·太和》)气包括聚和散两个方面,气聚为物,物散复为气。作为本原的气,清虚无形,即太虚或天、太和。王廷相继承张载的主张,说:“天内外皆气,地中亦气,物虚实皆气,通极上下造化之实体也。”(《慎言·道体篇》)王夫之把气当成自然的本体是对他们的继承与发展。另外,也应看到张载气论的缺陷,他说:“太虚为清,清则无碍,无碍故神,反清为浊,浊则碍,碍则形。”又“运于无形之谓道,形而下者不足以言之。”割裂清浊,形上形下,最终得出“凡天地法象,皆神化之糟粕”(《正蒙·太和》)的结论。程颐和朱熹对此提出批评,朱熹说:…清虚一大’,形容道体如此。道兼虚实口口(清浊)言,虚只说得一边。”(《张子语录·后录下》)程颐也说:“气
    外无神,神外无气。或者谓清者神,则浊者非神乎?”(《程氏遗书》卷十一)王夫之受程颐和朱熹的启发,既强调形下与形上、虚与实、清与浊的联系,又注意到它们之间的区别,把它们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热点论文

    [中等教育职专政治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学生的个人品德与思想素质,是职专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与根本目的。但受限于传统政治教育的教学 [全文]
    [中国哲学传递“中国梦”正能量是记者的神圣使命
      摘要: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当今中华民族前进的动力,是当前中国最具影响力、最具感染力、最具普遍性的正能量。记者作为以 [全文]
    [财务控制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对策
    摘 要: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促使企业集团组织形式发生非常大的变化,那么企业集团需要有效利用自身发展优势,促进现代化经济发展。 改革逐渐 [全文]
    [财务控制中小企业的财务控制问题分析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被不断凸显出来。本文中笔者以中小企业财务管 [全文]
    [职业教育分析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
      【摘要】针对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互动及学生体验进行分析,基于学生的实际音乐学习需求、音乐学习目标等予以教学设计,以期能够不断提升音 [全文]
    [市场营销新时期下市场营销的演变趋势分析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互相影响,新市场格局的形成让新时期环境里市场营销不断发生变革。而本文主要是对当今市场新形势进行一个分析,找出对市 [全文]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
    [摘 要] 国际贸易企业融资风险的主要表现有两种:一是国际贸易企业无法以自身的流动资金偿还债务,要通过集资的方式偿还债务本金和利息; [全文]
    [国际贸易“互联网 +”时代下国际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关系到国际贸易领域的方方面面,并以全新的国际贸易形态,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市场, [全文]

    售前客服

    咨询QQ:619978682

    在线客服